寫在前面
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。從石破天驚第一槍,到井岡山上紅旗飄;從萬里長征救亡圖存,到南征北戰(zhàn)解放全國……人民軍隊篳路藍縷、艱苦奮斗,為黨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勛。
歲月流轉,又逢“八一”。連日來,各基層部隊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,教育引導官兵回望來路、賡續(xù)傳統(tǒng),積蓄力量、奮勇前行。本期,我們把目光聚焦王杰生前所在部隊,看他們如何接過先輩手中的接力棒,寫好屬于自己的軍旅篇章。
今天,我們向老班長報告
■王浩東 余睿喆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宋世杰
陸軍某旅王杰生前所在連官兵在王杰雕像前宣誓。萬智奇 攝
“老班長,我們向您報告!”
盛夏,淮海大地熱浪滾滾。在八一建軍節(jié)來臨之際,陸軍某旅王杰生前所在連官兵執(zhí)行演訓任務歸來,征塵未洗便整齊列隊,表達對老班長王杰的深切緬懷之情。
烈日下,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8個大字熠熠生輝。
“王杰班”班長黃龍率先走出隊列,向王杰雕像敬了一個軍禮:“老班長,前不久,咱們班運用新研究的無人協(xié)同戰(zhàn)法,精準制‘敵’,打了個漂亮仗!”
近年來,“王杰班”高標準完成各項訓練任務,人人通過專業(yè)等級考核,具備“一專多能”能力。按照新大綱要求,他們積極調整訓練內容、創(chuàng)新組訓方法,并立下誓言,決心在今年的體系演習中“拔頭籌”“爭頭功”。
這份自信,源于實戰(zhàn)實訓的摔打磨礪。多年前的一次演訓,導調組判定駕駛員“陣亡”。瞬間,戰(zhàn)車趴窩,讓束手無策的黃龍猛醒:“戰(zhàn)場呼喚復合型人才!”事后,“王杰班”率先在全旅開展減員戰(zhàn)斗訓練,人人“一專多能”、個個一肩多職,實現(xiàn)戰(zhàn)斗力倍增。
“連隊新配發(fā)了某新型偵察無人機,大家都積極學習操作方法,跟著技術骨干加班加點攻關研練。今年初,我通過了無人機操作手中級考核……”緊接著,副班長周志鵬滿懷欣喜向老班長報告。
在周志鵬的成長道路上,王杰老班長一直“伴隨”左右。周志鵬的父親是“王杰班”第16任副班長,他從小聽著老班長的英雄事跡長大。大學畢業(yè)后,周志鵬沿著父親的足跡參軍。下連后成績墊底,他就把自己關進榮譽室,向老班長檢討。此后,他像王杰當年“專揀堅硬坦克道挖雷坑”一樣,對標大綱苦練。2023年4月,在全旅裝甲步兵班綜合射擊考核中,他成為唯一命中所有目標的機槍手。入伍不到4年,周志鵬已熟練掌握10余種武器裝備,是全旅公認的“全能槍手”。
“老班長好!我是‘王杰班’第298名戰(zhàn)士。在大家的關心幫助下,我不僅克服了不善言辭的問題,變得開朗健談,還主動參加演講比賽、擔任榮譽室解說員,前段時間被連隊評為‘理論學習標兵’……”彝族戰(zhàn)士毛軍向老班長匯報入班一年多來的成長收獲。
剛到“王杰班”那段時間,看著黃龍每天幫王杰疊被子,毛軍曾感到不解。黃龍告訴他,這是緬懷老班長的儀式,也是感悟英雄精神的過程。
毛軍聽了仍有些懵懂,但后來在認識王杰、走近王杰、讀懂王杰的過程中,他感覺自己“思想的經(jīng)脈被打通了”。如今每晚熄燈前,他都會擦拭王杰雕像,向老班長匯報一天的工作。
心中有信仰,腳下才會有力量。毛軍平時不僅狠練體能、精研專業(yè),還鉚足勁學理論?,F(xiàn)在,他已經(jīng)成為全連上等兵中的佼佼者。
“老班長,去年以來,我?guī)ьI連隊的炮手多次完成射擊任務,26名炮手通過專業(yè)等級考核……”火炮技師謝彬彬站在王杰雕像前,向老班長報喜。
2017年4月,謝彬彬從別的連隊交流而來,成為改革調整后“王杰班”的第一任炮手。此前從未接觸過步戰(zhàn)車的他,感受到巨大壓力:“‘王杰班’是年年拿第一的‘金牌班’,可不能在我這里掉鏈子?!?/p>
為了盡快掌握步戰(zhàn)車的操作和維修技能,謝彬彬白天鉆到車里動手實操,晚上又捧著教材鉆研學習。到了夏天,步戰(zhàn)車內部溫度達到40攝氏度,他一待就是幾個小時。憑著這份努力,謝彬彬迅速成長為旅里的“最佳射手”,并在2022年離開“王杰班”,成為連隊的火炮技師。
這些年,裝備快速更新?lián)Q代,增加了火炮的維修難度,這讓謝彬彬產(chǎn)生一種強烈的本領恐慌?!耙o別人一碗水,自己先要有一桶水。”打開他的儲物柜,記者看到里面整齊擺放著厚厚的資料,詳細記錄著各種故障疑難點以及解決方法。在他的帶動下,連隊涌現(xiàn)出20多名優(yōu)秀射手,并在多項任務和比武中斬獲佳績。
“王杰犧牲前,凡是參加工兵專業(yè)比武均名列榜首,獲得‘一級技術能手’稱號,是當時愛軍精武的典型?!敝x彬彬告訴記者,和老班長比起來,他還做得很不夠,一定要更加刻苦努力,再立新功。
“王杰的槍,我們扛;王杰的歌,我們唱。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,一心為革命,永遠跟著黨……”目光轉回到報告現(xiàn)場,官兵們此時高唱《王杰的槍我們扛》,嘹亮的軍歌在營區(qū)久久回蕩……
時光流轉,精神永恒?;氐剿奚岷?,黃龍對記者說,王杰精神不僅僅是連隊榮譽室里那面永不褪色的英雄旗幟,更是滋養(yǎng)一代代官兵的精神源泉,尤其是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的戰(zhàn)斗精神,永遠激勵新時代官兵向著強軍興軍的目標不斷沖鋒、不斷突破。
懷揣《王杰日記》 追尋英雄足跡
■陸軍某旅“王杰班”班長 黃 龍
2025年7月14日,是老班長王杰犧牲60周年紀念日。我與全班成員一起走進連隊榮譽室,追憶英雄光輝事跡,感悟英雄精神內涵。
畫像上,老班長眼神堅毅。60年前,在組織民兵訓練時,為保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,他毅然撲向即將爆炸的炸藥包,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3歲。
作為“王杰班”第32任班長,我讀了很多遍《王杰日記》,也常向戰(zhàn)友講述王杰的英雄事跡,講他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的戰(zhàn)斗精神和“三不伸手”的崇高品格??扇兆泳昧?,大家心里也有問號:爆炸發(fā)生前,王杰不也是普通一兵嗎?那驚天動地的壯舉,那毫不畏懼的英雄氣,究竟從何而來?
今年6月,為了緬懷老班長,旅里組織開展“紅色尋根行”活動。作為尋根小組成員,我?guī)е鴳?zhàn)友們的疑問,懷揣《王杰日記》,踏上了追尋老班長成長足跡的旅途。
“其實,王杰剛到部隊時也曾迷茫過、困惑過……”第一站,我們來到王杰生前戰(zhàn)友徐汝明家中拜訪。徐老告訴我們,王杰入伍時的夢想是當一名坦克兵,而新兵集訓結束后,他卻被分到工兵班,未能如愿開上坦克。他認為自己念了9年書,卻在掄大錘,是大材小用。
面對夢想與現(xiàn)實的差距,王杰十分失落,干工作也變得態(tài)度消極。時任連隊指導員馮安國注意到他的異常,于是在談心時送給他一本毛澤東同志寫的《愚公移山》,鼓勵他從中汲取奮進力量。
學習,搭建了進步的階梯,讓王杰逐漸走出了迷茫。思想轉變后的他,以革命者的激情投入施工之中。在同期入伍的戰(zhàn)友中,他第一個加入共青團,還被評為“五好戰(zhàn)士”,榮立個人三等功,熟練掌握了工兵專業(yè)五大技術。
“掄大錘太用力,手都腫了,吃飯只能哆哆嗦嗦地用勺子,就這樣,他還要堅持……”他沒有被現(xiàn)實困難打倒,反而越挫越勇。聽著徐老的講述,一個比畫像更加有血有肉的王杰逐漸呈現(xiàn)在我眼前。
第二站,我們直奔老班長的故鄉(xiāng)——山東省金鄉(xiāng)縣華堌村。1968年,這里改名為“王杰村”。
“王杰就讀過的縣一中,前身是湖西抗日中學,有著深厚的紅色底蘊?!痹摽h政德教育中心講師李可陽說,王杰在這里讀書,身處于濃厚的愛黨愛國愛軍氛圍中。當時學校組織遷葬抗日烈士遺骸,16歲的他,曾親手捧起同樣16歲的烈士劉思代的遺骨……也許從那一刻起,從軍報國的種子,就在王杰的心田中深深扎根。
在王杰生前戰(zhàn)友馮明臣家里,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更鮮活、更有“兵味”的老班長形象?!八袀€綽號,叫‘閑不住’。一有任務,他總是沖在最前面。”馮老講起一個故事:有一次,在坑道施工過程中,王杰的右手被瀝青燙傷,但他堅持說施工任務重,不能去住院,此后一直鉚在工地上。
“即使休息時間,他也要找些事干?!瘪T老笑著說,王杰特別愛學習,尤其癡迷學理論,“叔叔給我寄了一本《毛澤東選集》第四卷,可把他羨慕壞了,一有空就過來借看。他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,把革命事業(yè)看得比啥都重?!?/p>
接著,我去了內蒙古阿榮旗。王杰小時候,曾隨父母移居于此。我途中一路走,一路聽,一路想,一路翻看《王杰日記》。從少年時期厚植愛國情懷,到軍旅生涯思想成熟;從“三不伸手”的高尚情操,到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的英勇無畏,老班長的形象,在我心里越來越清晰立體。
“王杰不只在書里、在日記里,更永遠在我們心里?!狈祷夭筷牶?,我們把此次尋訪獲得的資料匯編成冊,將所見所聞制成系列短片,作為新的教育素材,幫助戰(zhàn)友走近英雄、學習英雄,進而成為英雄。透過大家真摯的眼神,我能感受到“紅色尋根行”的意義所在,也懂得了學習王杰不是簡單的緬懷,而是通過深入了解那個有血有肉、有困惑有成長的青年戰(zhàn)士,追溯他精神力量的源泉。這比單純歌頌英雄更有力量,更有價值。
王杰用生命譜寫了一曲英雄壯歌,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財富。奮進新征程,我們一定以王杰為榜樣,爭當英雄傳人,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篇章。
(楊光、凡春龍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