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與廣東省湛江市探索推動新時代雙擁工作實踐

來源:解放軍報 作者:何鐵城 王凌碩 雷彬 莫馥瑜 責任編輯:劉上靖 2024-11-16 08:54:34

心向大海 播種夢想

——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與廣東省湛江市探索推動新時代雙擁工作實踐

■何鐵城 解放軍報記者 王凌碩 特約記者 雷彬

面朝大海,極目遠眺。

位于祖國大陸南端的廣東省湛江市,扼守半島,遙望海南。多年來,湛江市與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積極開展教育共建,在國防教育、陣地建設、軍人子女教育優(yōu)待、退役軍人職業(yè)教育和技能培訓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。

共建學校掛牌“島礁班”

“遙遠的島礁離我們的心很近”

10月24日,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某部官兵和湛江南海學校學生共同為“永興島班”掛牌。江曉衛(wèi)攝 

和海軍官兵一起將“永興島班”的標牌掛在門口,湛江南海學校七年級一班學生們的臉上寫滿自豪。

10月24日,湛江南海學校舉行首批“南海島礁班”揭牌儀式。學校遴選10余個班級,以永興島、中建島、赤瓜礁等南海島礁為班級命名。

“我校從2019年起與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共建,這幾年共同開展了一系列雙擁活動,增強學生國防意識,引導學生愛軍擁軍?!闭拷虾W校副校長蔡偉紅說,這次命名“島礁班”,是希望進一步增強學生們對南海島礁的了解,密切學生與守島官兵間的聯系。

“我們是島礁班的學生,這些遙遠的島礁離我們的心很近?!薄坝琅d島班”學生陳竹說。

命名“島礁班”,是廣東省湛江市今年開展的教育雙擁系列活動之一。在湛江市多所中小學校,都有海軍官兵配合開展的國防教育活動。

重回自己的母校湛江第一中學,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某艦干部張世紀回憶起讀高中時的情形——高考前100天,在學校組織下,同學們紛紛在一面旗幟上寫下自己理想的大學。長長短短的大學名稱中,張世紀毫不猶豫地寫下兩個字:軍校。

“我上小學的時候,曾跟家人去港口登上海軍湛江艦參觀,那時就被軍艦深深吸引住了?!睆埵兰o笑著說。

時光不負少年志。張世紀考上海軍大連艦艇學院,如愿成為人民海軍的一員。

張世紀講述的追夢故事,贏得湛江第一中學學生們的熱烈掌聲。

“播下愛國擁軍的種子,將來一定會生根發(fā)芽、開花結果?!蹦喜繎?zhàn)區(qū)海軍政治工作部干事李檳介紹,教育雙擁系列活動,還包括邀請“軍人父母進課堂”、設立“國防教育班”、舉辦“我和我的南?!惫适路窒頃?、舉行“海軍開放日”活動等。學生們通過參加豐富的活動,厚植家國情懷,增強國防意識。

國防教育基地形成矩陣

“一邊是厚重的歷史,一邊是光明的未來”

海軍湛江艦。楊捷攝  

今年4月,人民海軍成立75周年之際,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聯合湛江市舉行艦艇開放活動。一名小男孩登上軍艦后,指著通用垂直發(fā)射系統(tǒng)問道:“這里面可以裝核彈嗎?”

這一問被記錄下來,“稚子問核”的視頻迅速火遍全網,網友們紛紛留言“后生可畏”“少年強則國強”。

7歲男童的提問,折射出全民國防意識的提高。在湛江,全市形成由軍事文化博覽園、革命烈士陵園、雙擁公園、雙擁街道共同組成的國防教育矩陣,為全民國防教育提供有力支撐。

2022年,湛江軍事文化博覽園建成開園,園區(qū)展陳人民軍隊從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到20世紀80年代使用過的多型武器裝備。

湛江軍事文化博覽園內,原空軍特級飛行員田欣民為學生講述戰(zhàn)斗故事。顧橋紅攝 

自軍事文化博覽園建成以來,88歲的原空軍特級飛行員田欣民就常常來到這里,在殲-6戰(zhàn)斗機前講述自己的戰(zhàn)斗故事。湛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工作科科長于巖巖介紹:“田老義務開展國防教育已有30多年,他以親身經歷講述人民軍隊從弱到強的發(fā)展歷程,觸動了許多干部群眾的心?!?/p>

教育的陣地在陸地,也在海上。2020年,第一代湛江艦光榮退役,部隊將戰(zhàn)艦移交給湛江市,作為開展國防教育的陣地。今年年初,湛江艦上演燈光秀,以絢麗光影生動展現英雄戰(zhàn)艦戰(zhàn)風斗浪的輝煌歷程。

2021年,新一代“湛江艦”入列。一段時間,新老兩代“湛江艦”同時停靠在湛江海灣大橋兩側。兩代戰(zhàn)艦“同框”,有市民評論“一邊是厚重的歷史,一邊是光明的未來”。

一級軍士長李寶富先后在兩代湛江艦上服役。今年10月,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艦艇開放活動中,李寶富向登艦市民講述湛江艦逐浪深藍的故事。李寶富說:“湛江人民情系‘家鄉(xiāng)艦’,堅持重大節(jié)日走訪、重大任務慰問。我們一定不負厚望,在遠海大洋留下壯美航跡?!?/p>

合力打造系列培訓工程

“到大海上,還能再干一番事業(yè)”

位于湛江軍事文化博覽園海軍退役裝備展區(qū)的第一代海軍湛江艦。陳星攝

水溫、酸堿度、投喂數量……在海上智能養(yǎng)殖平臺“海威2號”上,操作員黃建斌緊盯屏幕,通過智能設備仔細檢查魚群生長狀況,記錄數據傳回公司。

黃建斌是一名退役軍人。退役后,他找過好幾份工作,但始終不如意。“因為沒有技術,在招聘市場上吃了很多虧?!被叵肭舐毥洑v,黃建斌感慨道。

為使退役軍人順利轉變身份,實現就業(yè),湛江市加強與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的溝通,積極開展退役軍人適應性培訓、技能培訓、學歷提升等工作。

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建議下,黃建斌參加退役軍人學歷提升計劃,順利拿到大專學歷,成功應聘到湛江一家軍創(chuàng)企業(yè)。入職后,黃建斌又參加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企業(yè)共同舉辦的退役軍人“海洋牧場”訂單式就業(yè)技能培訓班,系統(tǒng)學習海洋養(yǎng)殖專業(yè)知識。僅一年時間,他就成長為項目負責人。

“雖然脫下了軍裝,但到大海上,還能再干一番事業(yè)!”黃建斌說。

湛江市的退役軍人職業(yè)技能培訓頗具地方特色。退役軍人楊皓聰參加“浪花計劃”退役軍人船員培訓后,在海上找到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新天地。

“浪花計劃”是湛江市依托港口城市優(yōu)勢,聯合廣東海洋大學、湛江海事局舉辦的退役軍人船員培訓,以“政府+高校+企業(yè)+退役軍人”的職業(yè)技能培訓模式,實現培訓學員參訓即上崗,退役軍人入學即入職。

除“海洋牧場”“浪花計劃”外,湛江市還推出“粵菜師傅”“廣東技工”“農村電商”等培訓工程,著力打造“湛江軍創(chuàng)”品牌。近年來,湛江市與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合作,從退役軍人職業(yè)技能教育到轉業(yè)軍人入職教育、擁軍支前教育等,累計培訓退役軍人近萬人。

“天涯哨兵”走進校園

■莫馥瑜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雷彬

打開電子地圖,放大,再放大……

反復操作幾次,屏幕的一片湛藍中終于出現一個小白點。藍,代表海洋;白,代表陸地。

這是南部戰(zhàn)區(qū)海軍某部三級軍士長張孝偉正帶著學生們辨認祖國南海的座座島礁。他指著的小白點名叫中建島——他已經在此駐守了19年。

10月下旬,湛江南海學校舉辦“我和我的南海”故事分享會,10余名來自南海島礁的駐島官兵應邀講述守島的故事。

講述中,師生們每提到一座曾在新聞報道中聽說過的島礁,張孝偉總能點開地圖立刻準確找到島礁的位置。茫茫大海中,一座座島礁小得幾乎難以辨認,它們是師生憧憬的遠方,也是張孝偉熟稔的坐標。

當學生們好奇地詢問島上的生活,張孝偉停頓了一下。如果真要描述的話,那里高溫、高濕、高鹽,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孤獨。但他和戰(zhàn)友們很默契,在他們的講述中,島礁就是心中的“詩和遠方”——

那里有地球上最美的海,站崗時,望著滿天繁星,仿佛一伸手就能觸摸到;有時魚群浩浩蕩蕩游過來,魚鱗反射的光像水里的一道彩虹;站在礁上眺望,遠處常有帆影,那是漁民們世世代代在“祖宗海”耕耘守望……聽著官兵的描述,“天涯海角”這個詞,在學生們心中一點點生動起來。

從島上趕來,張孝偉和戰(zhàn)友們要乘坐交通艇、輪船、汽車、火車等多種交通工具。一路輾轉的過程,被張孝偉形容為“漂洋過海來見你”。在“漂洋過?!钡男欣钪?,他們特地帶來了3面國旗,6瓶海沙。

海沙,是官兵從不同島礁上取回來的。張孝偉說,他想告訴學生們,海沙雖在島礁上隨處可見,卻很珍貴,就像祖國的海疆雖大,一寸也不能丟。

活動中,官兵和湛江南海學校的師生一起,將曾在三沙升起的國旗高高升起。向著國旗敬禮時,師生們看到,由于曾在島上風吹日曬,國旗旗面已有些許褪色。

滄海孤島之上,常年高溫、高濕、高鹽。只要一年,哨樓的鐵板就會銹穿。可是守島官兵卻堅守在那里,有的人一守就是大半輩子。

升旗儀式后,湛江南海學校教師潘艷娥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:“惡劣的自然環(huán)境,可以腐蝕鐵板,可以改變礁石的顏色,卻無法改變軍人的本色?!?/p>

輕觸這里,加載下一頁

分享到
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×
打開微信,點擊底部的“發(fā)現”,
使用“掃一掃”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。